成功案例
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覆盖七大社
作者: bet356官网首页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 2025-10-28 13:12
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覆盖七大社区,辐射状组织多个重要功能区。东津新区“四园三带”描绘出生态宜居新画卷。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克 全媒体记者 通讯员 毛晨宇 通讯员 王勇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花草在雨中也显得非常干净。通过带孩子去散步、了解植物,我们可以放松心情,学习知识,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10月24日上午,东津新区唐白江风景区,居民张敏看着雨水浸染的绿色景色,感慨万千。 这种宜居的居住体验是东津新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体现。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四园三带”生态工程,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范围广泛的城市绿化生态网络正在悄然形成,为新区居民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高层规划: 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系统框架 “四园三带”是支撑东津新区生态格局的重要要素。 “四公园”是桂惠公园、市民广场(中央公园)、竹山公园、汉江公园。 “三带”是指沿浩然江、唐白江、汉江形成的三个生态廊道。这套系统设计从规划之初就坚持高标准、超前理念,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目标是形成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动脉文化展示,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框架。 东津新区通过将公园四大节点和浩澜江、唐白江、汉江生态廊道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综合保护和和谐管理,形成了“点、线、面相通、相交”的生态空间结构,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确保城市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环境。 尤为可贵的是,“四怡三带”并不是孤立的绿地马赛克,而是深度融入城市功能布局。服务范围覆盖东津新区7个新建社区,并延伸至襄阳奥体中心、襄阳营地等重点功能区华中农业大学.初步形成以“15分钟到达”为目标的生态休闲圈,让绿色成为市民生活的底色。 细心保养: 从“创造”到“巧治” 绿色建筑是“三分建筑、七分食物”。大型建设项目一旦完成,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长期管理并可持续地产生环境友好的成果。 对此,东进国投公司所属襄阳优成和建维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维公司)坚持“安全是基础、质量优先”的原则,建立了一系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维护管理机制。 每日巡检、每周维护已成为现场工作人员的常规节奏。景观照明系统每月进行两次彻底检查,确保市民夜间安全通行无盲区。考虑到汛期特点,排水管网提前疏通15公里,避免内涝风险。根据季节变化动态调整灌溉次数和方式,稳定区域植被成活率,绿化率达到98%以上。 基于此,施工、维护企业也正在推行“分类施策、精准维护”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管理。在浩澜河风景带、中央公园等人流聚集的重点区域,我们通过造型修剪、花期管理、色彩搭配等细节工作,打造“四季鲜花”的视觉体验。园艺专家的定期指导。在中山公园生态林、邯钢公园防护林等人烟稀少的生态保护区,我们遵循“亲近自然、少干预”的生态修复理念,减少人为干预,促进植被自然演替,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目前,有 10 多种鸟类在这片精心维护的土地上生活和繁殖,其中包括斑鸠、苍鹭和喜鹊。一些地区还有野兔、刺猬等小型哺乳动物的踪迹。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显着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力日益增强。 正常操作及维护: 让绿色的好处看得见、触手可及 如果说科学规划、精心维护构成了绿色施工的“硬支撑”,那么稳定、高效的运行和维护维护团队是保障绿色福祉落实的“软实力”。 施工维护公司组建了专业的常年管护队伍,每天清理垃圾袋120余个,保持园区干净整洁。每季度组织一次病虫害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防除结合,避免虫害大面积发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或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动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不仅是环境的“疏导者”,也是周边市民的“爱心人”。在日常巡查中,我们积极听取市民意见,收集优化设备和厂房配置的建议,并反馈给管理部门进行改进。 正是这些努力,乍一看似乎很小,但它会带来一种体验式的体验,让“打开窗户看绿叶,出去看风景”的行为成为成千上万家庭的生活中的现实。 未来,东金新区将以“四园三带”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生态服务功能,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加舒适、美丽的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向阳新城的生态“价值”和生活品质。 上一篇:旅游热潮持续! “巅峰员工游”享同享假期快感 下一篇:没有了
